1985年3月,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牵头创办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以下简称干函院),面向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函授学历教育。2006年5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干函院和原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校办学基础上,组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文产院),成为全国第一所以文化产业命名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干函院与文产院均有独立建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体化运行的组织管理模式,实施“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24年7月,经省委宣传部批准,报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备案,依托干函院挂牌设立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党校,明确“强化系统党建、服务文化强省,立足四川本土、辐射西部地区”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人才队伍。
学校坚持“源于文化、兴于产业”的办学理念,恪守“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校训精神,突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鲜明文化产业特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文化创意人才。学校先后获评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影响力十大院校、四川省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建设高校、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总面积520余亩,主校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高新区、天府新区交汇处,地铁5号线直达,环境优美、区位优越。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53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00余人。学校设有融媒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文化商学院、文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化信息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招生专业38个。学校扎根巴蜀文化沃土,深耕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发展成效显著。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获批第46、47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牵头发起成立巴蜀文化数字研究院、巴蜀文化创意(数字)产教联盟和全国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50余个,大师工作室及传习所10余个。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师荣获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国家级、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10余项。学生斩获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200余项。融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商务数据分析、导游服务、环境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7支团队入围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学校对标高水平科研,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科研质效齐升。建有四川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办有省级专业学术期刊《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近年来,共立项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0余项。完成作品登记、授权专利百余项。
学校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已与英国、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大力推动“职教出海”,与印尼国际精英大学共建“中国—东盟融媒体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为中资企业当地员工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主持开发12项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一系列国际化数字教学资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广应用。招收来自近20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立足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勇担干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重任,品牌效应彰显。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党校牢牢把握“党校姓党”办学方向,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坚持质量立校、从严治校,以党的理论武装、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扎实推进基本培训,以服务成渝双圈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展专题培训。年培训班次超100余期,培训人次近万余人。
四秩芳华,弦歌不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责主业,紧扣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趋势,主动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产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省级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人才培训学院和文化产业高职院校,奋力谱写服务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的时代新篇。